刊讯|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20年第3期目次及摘要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
(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
2020年第3期目次及摘要
文 章 目 次
文 章 摘 要
专题:中国概况课程研究
黄卓明,吕兆格: 国际学生中国概况课程建设研究与实践
摘要: 新时代背景下,来华留学生的教育培养需要探寻更为有效的途径和方法。基于国内高校中国概况教学的客观现状,文章采用问题导向和需求分析的方法,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对734名来华国际学生就中国概况的学习需求、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等方面展开了调查。结果表明:受访者对中国概况课程有学习的兴趣,但又认为目前的教学现状不能完全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基于此,建议以课程体系建设为主导,从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材研发等方面入手,对现有的中国概况课程进行全面改革与升级,为来华国际学生的教育培养和教学质量提升做出有益探索。
吴成年: 来华学历生任务型《中国概况》课研究
摘要:《中国概况》课是来华学历生的公共必修课。针对该课程两类教学法中存在学生的主体性不够突出和教师的作用过于弱化的两极分化现象与问题,强调师生作用并重,平衡发挥师生各自优势,相应提出任务型《中国概况》课教学法。设计由学生承担两类任务:分组轮流作专题报告与围绕专题内容的分组讨论。这种教学方法能多方面的提升教学质量:教学内容异常丰富;学生参与课程的自主性、积极性得到提高;学生做报告的形式精彩纷呈;学生在跨文化比较与跨文化交际中深化对中国专题内容的理解。教师在这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中起主导作用:提供专题选项、点评深化与讲解、查缺补漏、组织讨论,协调好不同任务的衔接与安排。
第二语言教学研究
林善雯,朱志平: 文化传承浸润下的马来西亚汉语二语教学
摘要:文章通过马来西亚基础教育体系内华小与国小发展的消长及对比其汉语课程和教学内容,探讨当地华文教育对汉语二语教学发展的推动与影响。研究发现,国小华语课程虽冠以汉语二语教学之名,实则具有母语教学特点,其设计思路仍然以中华文化传承为主轴,教材内容与教法也与母语教材具有高度一致性,体现了华小和国小在中华文化教育方面的影响与被影响的关系。
张舒: 二语学习者范畴边界新词语语义识解的影响因素
摘要:文章以30名高级水平日韩学生为被试,通过单因素被试内设计以纸笔测试的形式考察了语义结构类型对范畴边界新词语语义识解的影响。结果显示:(1)汉语二语学习者一定程度上能识解出范畴边界新词语的语义,但是识解成绩相对来说并不理想;(2)语义结构类型对汉语二语学习者范畴边界新词语语义识解有显著影响,3种语义结构类型词语的语义识解难易度为(>表易于):N1表N2表材料>N1表N2的形状>N1表N2表用途。针对学习者的语义识解特点,提出几点教学建议:教师可直接以图片形式展示以让学生有一个直观感受,适当地对词语的语法、语义结构以及量词搭配等问题进行点拨。
郭利霞: 《汉语学习简论》的教学理论及现实意义
摘要:裴德士的《汉语学习简论》是第一部汉语教学概论,也是教学理论系统化的先驱。书中不仅讨论了汉语的教和学,还涉及语音、词汇等问题,作者对语体、语调和工具书的重视尤其值得一提。在汉语国际教育蓬勃发展但国内汉语教学内驱力不足的当下,《简论》的理论探索可以为当下的“三教”问题提供一些可行的发展思路。
韩佳蓉: 拼录在国际汉语教学中的使用情况研究
摘要:随着多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语言的输入与输出已经不仅仅局限于耳听、口述、手写等传统模式,利用各种电子设备进行机打汉语的拼录练习,已经逐渐成为新型的辅助汉语教学方法,但是拼录是否适用于所有汉语课程?不同汉语水平的学生实际拼录情况存在什么差异?拼录有哪些潜在问题?文章就这些疑问对都柏林大学孔子学院的师生展开调查。结果显示:第一,学生汉语水平与开展拼录的频率、多样性成正相关,且学生总体上输出类活动多于输入类活动;第二,综合课学生使用拼录的频率最高,文化课学生使用频率最低,目前教师在课下组织的拼录活动普遍多于课上;第三,学生们易受电子智能化的干扰,产生了一系列拼录问题。由此,建议针对除文化课以外的课程,采用“分层级”的方式开展拼录活动,加强“逐一拼打”式练习,以“二次打分法”规范学生的拼录行为。
王跃龙: 口语测试及分级研究的源流与展望
摘要:口语测试的演变与教学法紧密相关。目前国际上占主流地位的测试为基于任务的测试法,对应于任务型教学法。任务复杂度是区分等级的标准,具有诸多的缺点,在分级上具有主观性。国内的口语测试存在重口语知识轻交际能力的缺陷。在将来的研究中,可结合会话分析的指标,采用客观评分的方式进行口语互动表现的评测与分级。
汉语理论研究
付文莉,白丽梅: 国内语言景观研究的CiteSpace分析(2005-2019)
摘要:近年来语言景观已成为社会语言学领域的研究热点。文章运用CiteSpace科学计量方法,对2005~2019年中国知网收录的语言景观文献数据从年度发文趋势、主要发表期刊和学科分布、高被引文献和期刊、主要作者和发文机构、关键词共现分析等五个维度进行了可视化分析。研究发现:国内语言景观的研究虽处于起步阶段,但总体发展呈上升趋势、呈现跨学科特点、高被引文献较为集中、作者和发文机构较为分散、研究主题较为分散。未来国内语言景观需在丰富理论体系,扩大研究视角,拓展研究广度和深度、重视定性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等方面取得进一步的突破。论文对当前国内语言景观的研究动态和发展脉络进行了系统梳理,为未来研究的深入拓展提供了有益借鉴。
白玉寒: 网络语言特区的创新机制
摘要:网络语言特区的创新形式灵活多样,主要体现在音、形、意三个层面上对常规语言表达形式的变异或突破,是互联网和语言交际功能相互结合的产物。网络语言特区的创新机制是汉语自身特点与以电脑、手机为客户端的互联网相结合,以修辞为主要手段形成的,并突破了传统意义上的修辞手法,使之更灵活更宽泛,开拓了修辞视野。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要正确区分语言特区的创新和语言习得偏误的不同。
汉语国际传播研究
李宝贵,庄瑶瑶: 意大利孔子学院当地化课程建设研究
摘要:意大利的汉语教学处于欧洲领先地位,孔子学院起到了关键性的推动作用。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和完善,意大利孔子学院当地化课程建设呈现以下特点:课程设置充分考虑当地学习需求;课程内容与HSK考教结合紧密;课程等级划分有机融合当地语言评估标准;文化课程与文化项目相结合。目前当地化课程建设面临以下问题:单项技能课程设置过少;专业课程体系不成熟;课程设置结构性失衡;课程受众以外籍人员为主;教师目的语输入意识不强。对此文章提出以下应对策略:制定特点鲜明的课程规划方案;出台统一的专业课程大纲;开发贴近当地需求的文化课程和活动;推动“家校社区”三维合作;打造职业化的汉语教师队伍。
叶琼琼: 对国际学生“中国新诗”混合翻转式教学的实验报告
——以徐志摩《再别康桥》为例
摘要: “一二三多”(一个中心,两个主体,三个阶段,多种考核方式和答案)课堂教学模式是对外汉语中国新诗课堂教学中一个行之有效的尝试,该模式秉承翻转课堂教学理念,利用信息技术,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翻转课堂教学实践,教学活动围绕“提高国际学生语言交际能力”这个中心展开,强调教师与学生各自的主体地位,分为课前知识输入,课堂知识内化,课后知识拓展三大阶段,课程考核采用多轮习题检测、课堂表现以及学习报告等多种考核方式。该课堂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增强学生对中国文化的了解,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来源: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
更多学术推送
恭喜网校学习人数超过3.7w,
暂列行业第一
本周课程,均有回放
分享汉教资讯、共享汉教资源
咨询、合作微信:hanjiaoquan520,备注:姓名+学校/单位+何事
投稿:duiwaihanyugkk@163.com
往期推送
合作共赢!公号合伙人上线,诚邀您加入网校讲师招聘、有偿征稿、免费代发招聘及联谊等,这里统统都可以
这四个公众号,你都关注了么行业微信群、QQ社群|志愿者、证书、硕博、才艺群都在这里
【号内搜】| 志愿者 | 公派 | 证书笔试 | 证书面试 | 二面 | 英国BC | 大理事会 | 关键语言 | 招聘 | 考研 | 考博 | 教学 | 学术 | 才艺 | 社群 | 微师APP | 联谊 | 微博 | 抖音
5月31日前14节课,仅需149元,教你写汉教硕士毕业论文